人路客雜記

CL-roadlog - log of a walker in faith.

星期三, 12月 15, 2010

為什麼東西護航

原本已忙得要命, 但因為發現竟然有這樣一群固執自以為有真理, 到一個地步令人歎為觀止的人. 以華人民族主義, 批評外國基督徒, 其行為和先前第3屈洛桑會議上, 胡智偉牧師批評西方基督徒的無知自大表現只是五十步笑百步, 慎之, 慎之!

方舟的事總是引起紛爭, 但請各位勿聽一面之詞!

本人仍不能理解這組人如何自稱理性客觀. 初步分析他們的資料(有2份PDF檔案可下載), 雖然引述很多資料, 但手法主要是用質疑美國學者的專業操守, 涉嫌在相片造假的陰謀論, 甚至暗示梁斐生博士沒有圖片鑑識能力, 卻有參與誹謗的可疑, 這是製造"因為大家都不是專家, 所以大家的話其實都無說服力"的印象和煙幕! 除了表明這是一班有很多空閒的"打手"外, 根本問題是他們仍不能解釋, 辨證影音的行徑為何可以自圓其說.

標籤:

星期五, 10月 29, 2010

職場燈臺

今天上半晚與教牧向某機構同工了解福音午餐會的事宜, 探討合作的可能和需要的安排. 情況似乎十分樂觀, 也和當初教會搬遷至現址時不少同工和弟兄姊妹的想法暗合, 神可真有祂的時間表啊!

趕回小組房間時, 播放的DVD只播了一半, 仍看到後半段. 組長選的剛好也是關於基督徒在工作間的見證, 呼籲弟兄姊妹要明白神的心意, 學效尼希米對神的忠心和智慧, 作職場的燈臺.

我即時心想: 這下可好了, 不會是偶然的, 因為組長不知有今晚的商討, 明顯是神要提醒我和其他弟兄姊妹看重這次的機會.

作為一個曾在中環江湖浮沈的路人, 不免有種: "我走咗祢先嚟料?"的感受, 不過祂也以我提醒一位讀神學證書課程的姊妹的話提醒我: 不要抱怨課程時間的長短, 在大事的判斷上邏輯辨證是要的, 但在有限時間內, 不可能無限推演下去; 有機會便要把握, 神計的不是做出來的成敗, 而是忠誠.

標籤:

星期二, 10月 05, 2010

請給我們一個說法

我相信聖經關於方舟的記載是真實, 但因為年代, 冰雪, 地方命名的方法等等多種原因, 不會輕易地可確認地點和保證結構完整. 而且聖經只應許尋找神的必然尋見, 不保證其他曾作為救贖工具的能存留下來. 相反, 以史為鑑: 摩西曾受神吩咐舉起銅蛇, 止住瘟疫, 但後來的以色列人忘記神赦罪之恩, 竟然把銅蛇作為敬拜對象, 好像不信的外族人. 可見尋找方舟不保證帶來正面影響.



現在的佈道焦點是放在那裡? 方舟? 基督? 袁先生的答案我實在不能接受.

當方舟停在亞拉臘山, 它已完成了它的"基本使命"-保護挪亞一家和保留的動物渡過洪水的審判.

如果這次發現是90%肯定, 那上一次又算什麼, "偶然遇上的驚喜"嗎?

教會領袖, 你們不能什麼也不說, 因為這不是政治, 社會問題, 而是以何方法/手法傳福音是可以或不可以接受啊!

有同感的可聯署這公開信.

標籤:

星期二, 8月 24, 2010

路加13:1-5

不知為何竟想到標題這段經文:

被彼拉多殺害的加利利人, 西羅亞樓倒塌壓死的人都不比其他人更有罪. 但生命突然結束, 便連向神回轉悔改的機會也沒有了.

誰敢誇口自己的明天?

標籤:

星期六, 5月 15, 2010

宗教右派再思

連結是嶺南大學羅永生教授的文章, 純粹作參考.

由過去一年到最近發生的基督教言論爭議, 路人由懷疑到開始思想若是事實, 要如何面對?

有幾點疑問:


1. 基要派當年疏遠歸正神學 (即改革宗神學) 的梅欽 (J. Gresham Machen) 和西敏斯特神學院 (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 是否正正種下反智的禍根?

[WTS 正是1920年代由梅欽和范泰爾 (Cornelius Van Til), 狄克.威爾遜 (Robert Dick Wilson), 艾利斯 (Oswald T Allis) 等被逼出走的普林斯頓神學院 (Princeton Thelogical Seminary) 教授所創立.]

2. 如果 Francis Schaeffer 真對宗教右派這樣大影響, 他的一位入室弟子 Os Guinness 何解被邊緣化 (2008年他有份起草的福音派宣言 An Evangelical Manifesto 引起很多批評, 我不敢說這是一個證明)?

3. 清教徒的經驗有何幫助?

4. 最近舊約學者 Bruce Waltke (2006年曾來香港培靈研經大會講解箴言, 也在 NIV, NKJV, ESV 等聖經編輯出過不少力) 因關於進化論的意見而要辭去 Reformed Theological Seminary 的教職. 心平氣和去討論/探討似乎和信仰立場有衝突的觀點是否仍是高危活動?

延伸閱讀:

解構基要主義與福音主義, 馬斯丹, 天道 (2004), ISBN 962-208-594-6
英文原版: Understanding Fundamentalism and Evangelicalism, George M Marsden, Eerdmans (1991), ISBN 0-8028-0539-6

標籤:

星期一, 6月 01, 2009

半真半假的香港宗教右派?

本文由2009年2月底開始蘊釀, 不吐不快.

自從2000年以來, 不少稍稍帶有靈恩背景的教會和機構在社會上有高調的動作, 由祝福社會, 敬拜讚美行動, 到邀請政府官員出席聚會等. 由於聲勢浩大, 一些來自傳統福音派教會牧者和機構同工, 漸漸由保留到以友好聯盟身份出席, 營造出一股合一氣氛.

本來基督畢竟被傳開是值得高興的事, 但近年來情勢有點失控, 自從在社會上有頭有面後, 這群體有了一種自以為是香港基督教主流聲音的自滿.

2006年3月發生所謂"斷背事件", 當李安的"斷背山"在香港上映時, 部份基督教團體發起杯葛行動, 當有教牧提出另方面進路的對策, 有基督教報章提出另類見解時(事實上該報社論十分大路, 對"斷背山"少讚多批評), 一時間竟然口誅筆伐, 祭出孤立, 發動罷買該報章等技倆! 從何時起集思廣益變成為統一口徑?

2006年10月基督教組別選舉委員會代表選舉, 由於很多教會採取抽離政治或消極抵制小圈子選舉的態度, 這群體則積極參選, 自然取得與政府討價還價的本錢.

2007年11月葛福臨佈道會, 這群體也有列在大會統籌當中, 大會由記念基督教來華200週年, "過戶"成為基督教慶祝香港回歸中國十週年慶典也罷了, 第一晚路人CL有份以詩班員身份出席大會奉獻禮, 除了奉獻給主外, 感覺更似奉獻給中國政府! 路人CL明白當中的"外交"活動, 但當晚感受只有三個字: 意難平. (放心, 路人CL十分"專業", 在隨後的佈道大會盡心讚美主和為人得救懇切禱告)

由此開始, 香港基督教群體開始給人與中國和香港政府關係愈來愈密切的印象: "右派"影像開始投射.

幾年來的香港全球祈禱日, 這群體再次有份, 因為安排身為基督徒之政府高官(其中一位公眾形象十分惡劣, 連路人CL及部份路人CL之親朋, 友好弟兄姊妹都有"打爆之"的衝動!)為政府禱告, 早已令不少弟兄姊妹搖頭, 今年終於惹來平反6.4示威/禱告要求. 平心而論, 示威人士的確離題, 但不能說"不合法"(illegitimate), 因為6.4事件本身的確是關於公義的議題, 不純粹是政治事件. 只是大會不夠膽放進禱告當中.

2008年9月立法會選舉, 恩福堂被批評在講道中為自己友助選. 平心而論, 如果自己友是民主派人士會有那麼多批評嗎? 但以事論事, 聽完恩福的MP3檔案, 不能不說蘇牧的確超出了釋經講道的界線, 有以暗示影響會眾投票與自己友的嫌疑.

2009年1月10日, 立法會家庭暴力(條訂)條例聽證會前, 在立法會門口有個別立法會議員如黃毓民等受到所謂反家暴條訂人士不文明對待, 基督教主流媒體隻字不提, 但事發經過被別人影下放上Youtube. 更不幸是雖然支持和反對兩方在會議上都有離題, 而被劉慧卿議員斥責為浪費議員時間和公帑, 但蘇牧言論太有新聞價值, 結果直接觸發後來2009年2月15日的"反宗教霸權大遊行". 當日如果福音派團體採取張國棟稱為"最誠實又最有骨氣"的方式:全版報紙廣告,表明基督徒因為誠實相信聖經教導, 不能認同/認可同志伴侶組成的是"家庭", 但任何人也應免受同一屋簷下的暴力對待. 事情發展會否不同? 我並無答案.

至於淫穢及不雅物品條例修訂,其中有關互聯網管制的討論,明眼人一看已知是陰招(國內年初也說大力打擊淫穢及不雅網站,結果封鎖的全是關於08憲章, 四川豆腐渣公程, 牛博網等等). 但明光社仍照單全收, 弄了一封不理想的樣板意見書.

因這一連串事件, 宗教右派影像便愈描愈似, 一發不可收拾.

對於和政府關係過份密切的一眾基督教會和團體, 路人只有一句話: 凱撒從來不是耶穌基督的朋友, 好自為之.

標籤:

星期四, 4月 30, 2009

亂世, 嚴選聖經版本

有否想過? 一朝教會忽然消失, 所有網上聖經資源全部無法聯上, 或'沒有了', 作一個信耶穌的人,你要如何自處? 你手上的聖經可能是你的'最後防線'. 如果有這天,你要在現有版本選那一部?

這選擇其實受一個人的語言, 文化, 教育程度, 教會背景有關係.

我會偏向:

1. The Reformers' Bible (English Standard Version, 2005): 英文更好的人會喜歡 New King James Version 版本. 好處是接近原文 (Word to Word), 但如果你語言能力強, 為何不去盡一點: 學聖經希伯來文和希臘文!!!



2. NIV Spirit of the Reformation Study Bible: 深知 Dynamic Equivalence 的限制, 也聽得夠多 NIV 的壞話, 但始終是國際上現時流通最廣(?)的英文版本, 容易溝通.

中文版:

1. 新譯本研經版 (仿似上面 NIV 的中文版本)

2. 聖經串珠.注釋本(中神/證主): 一直被低估?

'中文標準譯本'主要針對普通話群體, 現只有新約(至 2008.10), 標榜語言學軟件的輔助開發, 未看過, 難以評論.

但說到尾, 當事人不願打開聖經(也打開自己的心), 版本有幾好都於事無補.

標籤:

星期一, 3月 16, 2009

加爾文主義復甦?

最新一期時代雜誌(2009/03/23)標題是'現正改變世界的10種觀念/思想/主意'(當然這'世界'是以美國為本位設想), 其中一點正是'新'加爾文主義 (New Calvinism). 作者 David Van Biema 引述 Christianity Today 編輯 Ted Olsen 所言, '如今人人皆知福音派世界的熱情和能量在那裡' - '新'加爾文主義者如 John Piper (這網誌讀者中不乏其'粉絲'), Mark Driscoll, Albert Mohler 等十分活躍, '新'加爾文主義者較喜歡的新譯本 English Standard Version Study Bible 第一版賣斷市, 有 Reformed Christianity 字頭/字眼的 blog 在美國基督徒圈子中有大量讀者.

這'新'加爾文主義其實是舊的, 大概要和形容荷蘭的加爾文主義, 特別是凱珀 Abraham KuyperNeo-Calvinism 有所區別.

無可否認, 加爾文主義本身總有一份知識份子氣派, 常被質疑霸道, 自大和搞分裂. 路人總想起'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的全真教: 名門正派, 但難免有敗類.

有時到一些標示 Reformed Christianity 的機構網頁, 也有壓力. 自大的指控不是全無根據, 特別那些'暗示不是加爾文主義者不是基督徒'的言論.

但要求紀律, 和教義論證清澈, 對厭倦放縱無道社會及混亂的人是很大的吸引力. (我可不是講教會市場)

如果'新'加爾文主義興起是信徒對漸迷失方向的其他福音派陣營抗議, 這是一件好事.

今年7月正值 John Calvin 誕生500週年, 年輕一代有興趣知道宗教改革是什麼, 抑或恐懼半真半假的所謂'宗教右派'威脅呢?

標籤:

星期四, 2月 05, 2009

紅白轉不停

這個題目似乎有點輕佻及不尊重, 不過卻是路人CL 最近的經歷.

1月中路人多年老友A先生終於與Y小姐舉行'高青婚禮', 身為伴郎的路人, 也有點緊張. 雖說Y小姐瞻前顧後, 自任統籌也游刃有餘 (比組織能力不凡的A先生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A先生去年家事公事多勞累, 細節很難兼顧, 只怕掛一漏萬.. 但事到臨頭, 兄弟姊妹團證明身經百戰, A先生家人也是長袖善舞之士, 正當路人慶幸有一趟好差事時, A先生為博紅顏一笑, 要弄一個在囍宴中亮相的花卉秘密勞作, 還要我負責'可行性研究'. 勞作白痴的路人當然試了幾天也無任何把握, 最終找囍宴接待的姊妹團幫忙, 30分鐘已經妥妥當當弄出來.

教訓: 找適當的人做適當的事真的很重要.

這事妥當後仍有諸多雜務, 整晚滿場跑, 結果囍宴完了要在旺角宵夜.

婚禮當天已收到D弟兄父親迴光返照, 情況飄忽; 第二晚便走了. 往後的事還要等D弟兄告知.

緊接著禮拜一父親多年的同事也突然離世, 父親當然是感到意外, 因為一個禮拜前通電話還好端端, 這樣便告別了.

年廿八路人代表家人往弔唁, 先前曉得老人家(下稱老弟兄)大約五年前重生得救, 部份兒, 媳也都是弟兄姊妹, 約了一位不相熟但健談的老前輩 (也是老弟兄的舊同事)一同致送花籃. 老前輩定期到老弟兄細兒子的花店與老弟兄聊天, 更是他幫忙視力轉弱的老弟兄致電家父. 老前輩不無唏噓, 因為老朋友買少見少. 但在交談中大家交換對老弟兄的認識, 家人才有機會知曉他在工作時的另一方面和美好的品格, 對他的兒, 媳反而是一份即時安慰. 我很感謝天父, 因祂在我還沒有來到世界前, 已藉老弟兄幫助我父親度過不少難關和介紹轉工, 已對我們家大施恩惠!

弔唁過後, 與家人團年, 回家後堂兄弟來電告知原本一個不算疏的堂姑媽(伯祖父的女兒)禮拜二也離開了. 路人的伯祖母雖然信耶穌, 但她這位女兒可是一個'天道教'的香主. 明晚守夜的時候恐怕'滿堂神佛'.

更要命是第二天便要為另一對'動力新人'唱婚禮詩, 路人不只要腦筋急轉彎, 還要情緒急轉彎!

標籤: ,

星期一, 12月 15, 2008

歷史的結束?

明明十分繁忙, 但停下了是會有惰性, 不想再上路, 所以有得寫, 便要寫了.

一場金融海嘨, 投資銀行業倒下來, 大量金錢損失不在話下, 信貸危機, 失業恐懼像瘟疫散播, 人心惶惶. 財富的脆弱突然變得真實.

我們預備怎面對這不會短的困難日子?

有人說終末災難已經啟動了, 現在要趕緊傳福音, 免得再沒有機會.

你又以何態度面對?

標籤:

星期五, 5月 30, 2008

基督日報事件 - 關於教會透明度的一點思考

自從去年葛福臨佈道會特刊募捐事件引起懷疑後, '基督日報'的背景備受關注. 組織調查團, 不滿調查報告, 等等都引發不少問題. 可惜這樣的活教材在路人教會內竟然是不聞不問?! (更新:總會終於在事件曝光1個月後透過月刊聲明, 算是官方立場)

首先路人立場是: 在自由社會不能光明正大交代自身背景的信仰群體, 其他人對此群體有合理懷疑是理所當然的! 令我奇怪的是, 如果此群體真正相信自己, 應不怕別人的質詢, 而不是自說自話, 關起門說寃枉.

透明度不是教會/教會機構管理的必然要求, 但卻是真實有效的安全措施, 防止不法之子偷偷滲透, 又或是令相關侍奉人員在權力引誘中, 多一份警惕.

還有, 香港所謂教會領袖是怎樣來的? 教會人數多便說話可大聲一點? 在基督教媒體曝光多一點又有發言權? 在社會上有頭有臉便可以指手劃腳? 順服掌權者是一回事, 在選舉前高調協辦大型聚會又是否恰當? '時代論壇'2008年6月6日1084期社論當好好細看. 其中, 張國棟先生的網上回應也值得一讀.

標籤:

星期三, 5月 21, 2008

我怎樣成為了基督徒

我在一個不算富裕但比很多人豐富的家庭長大, 是一個被媽媽寵壞的孩子. 爸爸是海員, 不常在家裡. 只有嫲嫲,姊姊, 哥哥. 媽媽要照顧家務, 接送返放學, 十分繁忙. 童年記憶就是返學, 與哥哥爭玩具, 與鄰居玩伴的分享和爭執, 能夠上茶樓和逛百貨公司. 我深知這不是一個小孩子必然的幸福.


我在一間基督教幼稚園就讀, 小小年紀覺得神很偉大但又叫人畏懼; 小學和中學都在天主教學校讀書, 很奇怪身邊一些天主教同學會上課中被召到聖堂服務, 卻從沒有人關照我這樣的'優惠'. 聖經課多講神與以色列的關係, 聖經人物的故事, 耶穌的言行, 人應有的道德操守, 但神愛世人的觀念始終不入心.


自從小學四年級搬家後, 我變得孤僻, 少與同學分享交流, 上中學後, 當功課趕不上時, 更以'學業為重', 謝絕應酬, 只留意爸爸書架的書本, 多與歷史, 雜文打交道, 崇尚民主自由和人文主義, 但選修的卻是理科. 自覺是中國人, 當文化大革命的可怕被揭露時, 心裡很為民族和同胞憂心傷心, 而自己偏安在南方香港小島, 也多加一份無力感和罪疚感. 自從中學時得知家裡有族譜保存, 翻看時發覺先人中有文官, 將領(是否清官不得而知), 更自覺對家國需有更大承擔.


大專時期, 因這樣的心志(現在回看可能是志大才疏), 參加了學生會的工作, 在當中除了一些實務外, 更發覺人性的軟弱, 與校方和服務供應商打交道有時看到不該的妥協, 說謊, 食言, 或表裡不一, 自己的性格缺憾幾乎成為別人利用的工具.


時一位學生會同工患病, 在住院期間有同學向她傳福音, 她決了志信耶穌, 後來康復後我發覺她性情改變, 由一個自負和有操控他人傾向的人, 成為一個能夠照顧別人感受和自信, 但不再自大的人. 當她在暑假邀請我到一個分享聚會時, 我也想知道耶穌怎樣令她有此改變.


會中有詩歌, 有人分享見證, 使我想起從前聖經課所說的; 而當說到人的罪惡, 學生會的經歷和文化大革命等血的歷史都活現眼前. 但有一件事從前不留意, 現在十分突出: 我自己也有罪?! 我還要面對這位審判者嗎? 怎麼, 祂要和我建立關係, 甚至已為我死而復活? 這到底是怎樣一回事? 懂事以來從未有想過的疑問現在十分逼切!


在聚會中得知聖經是神的自我啟示, 我作為一個受造的人, 必須對祂有所回應: 這關乎永遠沉淪, 跟自己的罪惡和堅持犯罪到底的人一起滅亡; 還是選擇祂的赦免和愛, 得著永遠的生命. 我選擇了後者, 當年是1988828.


約以弗所書說得十分明白: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 也因著信; 這並不是出於自己, 乃是神所賜的; 也不是出於行為, 免得有人自誇. (2:8-9) 我從新認定以前對家國的關懷是出於神, 但我不能再以從前的方法愛家人和國家. 惟有我先愛這位救贖我的主, 效法耶穌基督的樣式, 才能夠說其他.


感謝神在我靈命成長中有好的同行者: 由初信時帶領我靈修祈禱的師兄; 在英國升學時, 神應允我禱告, 能夠在一間信仰純正的教會中成長(此教會以'海德堡教理問答'為信仰宣告, 沒有宗派但很有改革宗精神), 又與靈命成熟的弟兄共住,; 回港後在參與的教會學習與十分不同背景的弟兄姊妹相交和服侍, 出隊傳福音; 在跟隨植堂後又有各種不同風格的弟兄姊妹成為組員, 當中磨合, 有歡笑, 有眼淚.


1998年經歷將近兩年的失業, 神操練我信心的等候和忍耐; 藉著財政管理的失誤, 修剪我被寵壞的心思, 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在現有工作中, 面對惡劣的工作環境和人事糾紛, 分辨甚麼是信仰底線, 又如何與未信的人和睦相處. 我相信不論將來如何, 信實的神仍會引導我到祂預備的境地, 成為祂願意我成為的人, 叫祂在這一切當中得榮耀.


標籤:

星期日, 3月 23, 2008

重尋聖潔

有基督教機構掛上大幅標語,要求此城市放下色慾,尋求聖潔云云.

藝人淫照事件使我們意識到此城市之整體墮落--年輕人的縱慾自戀;大人公然集體偷窺,推卸責任;傳媒為私利埋沒良心,偽正義地”掛狗頭,賣狗肉”;政府意圖”趁城市病,攞公民自由命”;沒有一項不是罪惡.

路人佩服正氣的主辦單位,但只要求”男人唔好壞,女人唔好心軟”不能改正問題.而且相對”色慾”,”貞潔”才是合適的對應.

至於聖潔,卻是教會群體的目標.不認識神的人根本無能力,更不會主動追求聖潔.教會要分別出來,真實地反映基督的光.

我們和教會都要在神前認罪:
為我們放縱自己,同流合烏認罪;
為我們對罪惡視若無睹,沉默自保認罪;
為我們自以為義,批評別人,放過自己認罪;
為我們疏忽守望,自我中心認罪;
求神赦免,更新我們!

標籤:

星期一, 10月 23, 2006

不可思議之U2主日崇拜

看時代論壇, 發現聖約翰座堂10月15日舉行了一堂U2崇拜.

根據報導, 為了引發更多信徒關注全球愛滋病及貧窮問題,聖約翰座堂昨晚(十月十五日)舉辦了一次名為「IN THE NAME OF LOVE」 的U2主日崇拜,以回應世界脫貧運動 (MAKEPOVERTYHISTORY)的主題。

在整晚的聚會中,敬拜唱詩,讀經以至聖餐都以世界上貧窮和愛滋的問題為中心。聚會放棄了較長時間的聖經宣講,改以另類的方式進行一貫的禮儀。負責籌辦並身 兼聚會主席的韋廣恩牧師(Rev Matthew Vernon)和鄺莎崙牧師(Rev Sharon Constable)出場時刻意戴上太陽眼鏡以配合在幻燈片中U2樂隊的形象,另亦播放放有關世界貧窮現況的片段,以及播放U2樂隊的歌曲,期間會眾與牧 師均在崇拜中一起跳舞。

路人雖然由1983年開始聼U2的歌, 信耶穌以來也算一直關注貧窮問題, 也不禁想問: 到底他們在敬拜誰?

如果在工作坊播流行歌, 沒有問題; 但在正式崇拜放棄講道卻很有問題. 關於神怎樣看貧窮, 聖經真的無道可講嗎?

四本福音書, 雅各書, 以賽亞書, 利未記, 申命記, 路得記... 都有大量關於貧窮的教導.

但同樣令路人詫異的是, 十多年來, 從來不曾在香港的主日崇拜聼過這方面的道!

標籤:

星期六, 4月 15, 2006

斷背預警: 保守派與更保守派之爭?

事情雖然過去個多月, 心裡仍有怒火.

斷背預警大會當天因教會年會選執事, 並無出席. 後來再看報導有部份講員言論有離題之嫌. 事實上大部份講員本都是路人素來敬重者, 他們關於'斷背山'電影之評論我也無大異議. 但要求平信徒動輒表態歸邊之做法實在危險, 難怪路人鄰居小鳴大動肝火 (他的文章原在時代論壇網上版張貼, 後來卻被抽起). 我相信他最近的言論(無論是關於電影節, 或性議題)都會被監視, 再在某類教會群體內封殺.

回顧事件, 張國棟曾作梳理, 大黃傻貓有專屬 blog 記錄事件始末.

最不可思議的是連李錦洪和教會更新運動胡志偉牧師也被圍攻 (路人十分欣賞胡牧師的眼光和視野).

不忠/婚外情對家庭的傷害不比同性戀小, 為何有關人等在 Sex in the City 和 Desperate House Wives 播出時(而且是無線廣播)不哼一聲?

如果有部份基督徒要藉機奪權或整治時代論壇, 路人不會坐視不理!

標籤:

星期五, 2月 17, 2006

在教會可以找到愛情嗎?

這題目可能被視為嘩眾取寵, 卻夠單刀直入. 時代論壇這文章算為不少弟兄姊妹出了一口烏氣.

華人教會其中一個問題是急功近利, 為在短期內叫多人信主, 卻不理培育質素與深度. 當相當部份弟兄姊妹被防守性、單調乏味的愛情教育調教出來時, 誰敢在那裡找對象? 教牧同工如果叫弟兄姊妹在基督裡向內心觀望, 固然可幫助其解開心結, 但回應不了現實的實況.

有質素的弟兄姊妹所返的教會自然也吸引有心找對象的弟兄姊妹造訪, 造成雪崩效應 (這原因在一般教會普查中無人過問, 但路人CL誠實相信有此情況), 更多人湧入該等堂會. 增添另外的問題.

路人CL無意叫教會主動撮合(相信也只能引起反效果), 只希望教會能有浪漫的空間. 無時無刻扳起臉孔, 只叫弟兄姊妹心力交瘁.

標籤:

星期四, 9月 29, 2005

神的看顧 - 鷹與雛鷹

由於大衛的詩篇和耶穌基督自稱為好牧人, 很多弟兄姊妹都認識到神"牧羊人"的一面: 為人捨命, 信實地供應需用...

另一方面, 聖經提出鷹與雛鷹的關係:

摩西之歌 (申 32:11, 12) 提到

"鷹攪動巢窩", 為使雛鷹離開安全的巢穴 (鷹巢多在高崖上), 冒險學飛;

"在雛鷹以上兩翅搧展", 一來是榜樣, 二來據說這樣的滑翔為下面的雛鷹提供有利的上升氣流 (此說法需要考證).


當雛鷹支持不住, 將要跌下時, 鷹快一步俯衝下去, "接取雛鷹, 背在兩翼之上."

"這樣, 耶和華獨自引導他 (指以色列), 並無外邦神與他同在."

這情況是否有點孰悉? 在我們人生中大大小小"學飛之旅"中, 表面上神似乎"坐視不理", 不聽禱告, 容許情況惡化, 卻在支持不住時, 事情出現另一番發展, 事後才得知有其他奇妙的配合. 雖然不是次次無事, 回頭卻又有一點學習了.

跟隨耶穌的信心生活總是一趟冒險之旅.

標籤:

福音工作的"後級"問題

路人 CL 教會所屬門派一向強調佈道工作, 教會弟兄姊妹不出現街頭佈道自然令關心福音工作的領袖和會眾緊張.

路人 CL 不幸成為 "有時出現, 不常出現" 的一群, 路人無意為自己找藉口開脫, 自己也知道落場參與實戰的重要. 但路人在長期支持及不經常參戰中發現, 無論街頭佈道或大型佈道會中, 很多人決志, 但在教會留下, 成長成熟的竟然只得十分一. 儘管當中有很多原因, 新人沒有足夠跟進的確是一個大問題.

如果佈道是 "前級"(Front end), 跟進培育便是 "後級" (Back end) 了.

對以上的後級問題, 是我們過早放棄? 資源錯配嗎? 我們傳福音的動機是什麼? 是分享主愛? 我們知道傳的那一位是誰呢?

我們是否太喜歡可量度的表現 (如決志人數) 過於建立恆久的差傳心志? 我們是否借傳福音來逃避教會其他問題, 令自我感覺良好?

路人沒有答案.

標籤:

星期一, 7月 18, 2005

言論自由與基督徒宣講福音真理之權柄

先此聲名, 以下言論可能會引起不安或焦慮, 敬請原諒:

上禮拜當各人仍在倫敦恐怖襲擊的震撼中, 是名嘴又是基督徒的黃毓民被商台終止合約. 此事在基督教圈子似乎無人提. 對如此這般冷漠反應, 路人只感心寒.

路人不僅因言論自由收緊而擔心 ( 實際上也擔心不來 ), 而是教會被騙或引誘去傳講變質的信仰. 我不想把危機過度放大.

基 要派和福音派某程度的反智傾向的而且確曾被利用. 1930年代納粹(國家社會主義)哲學家 Alfred Rosenberg 竟然令德國福音派敬虔主義者相信, 他們對基督教的認知能與納粹主義協調一致. 哈欽遜寫道: ...敬虔主義的主要觀念是: 經重生, 更新, 轉變, 啟發的經驗; 藉著血和犧牲; 依靠信心的決定達到順服, 友愛和宣道的生活. 這些專有名詞都重複出現在 Rosenberg 和納粹的政治思想, 以及一般宣傳資料中, 它們都被注入新的意思.

納粹在第三帝國前期不逼害教會, 卻設法引誘教會走入歧途, 利用教會來使人民屈從於他們的意志. 德國播道會聯會對"認信的教會"毫不同情, 在 1936 年投票對認信教會保持中立, 對德國有"完全的自由"而感謝上帝, 且為"能宣揚耶穌基督的福音"而高興. 在"認信教會"接納"巴門宣言"後沒幾週, 浸信會世界聯盟第五屆大會在柏林舉行, 對希特勒"樹立不抽煙, 不用麻醉劑的典範", 予以致敬.

Arther F. Glasser: 基督徒受基督的警告, 不可受騙 (馬太廿四: 4). 基督徒當緊緊與基督結合, 不要對其他的忠貞過於熱中, 特別是對於國家, 民眾和文化根源的忠貞. 凱撒永遠不是耶穌基督的朋友.

如果你不知以上事故之因由, 提議你閲讀雅歌出版社的"潘霍華 (Dietrich Bonhoeffer) 的心靈世界" (儘管我對此書也抱批判態度)

教會必須藉聖靈的能力擁抱宣講福音真理之權柄, 在公共空間裡, 實在沒有退去的選擇.

P.S. 黃毓民現有新網頁: http://www.wongyukman.com

標籤:

星期一, 6月 13, 2005

Christian in IT field

Recently one of the relatively high profile Christian in IT field is Mr Michael Meeks. He is a researcher in Novell doing full time work about the office suite OpenOffice.org. His blog appeals to me because it tells about how a committed Christian trusts in Christ and strifes for a balanced life about family (he has a wife and a baby girl), work, prayer life, Bible study, social life, service, etc.

I do not want to view him as a model or say that he is very good but instead appreciate that there is an IT guy out there who does his job well and has the gut to claim that Christ is his Lord in a field with plenty of faith-hostile people.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