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戰士高達' (Mobile Suit Gundam) 是日本名古屋創映社(後來改名日昇動畫公司, Sunrise)的出品, 監製是富野喜幸(又名富野由悠季), 負責人物設定的是安彥良和, 機械設定是大河原邦男. 1979年4月在日本名古屋電視台播映.
故事說的是地球特權階級控制的'地球聯邦' (Earth Federation) 與太空殖民爭取獨立組成的'自護公國' (Principality of Zeon) 之間的戰事. 動畫開始時, 兩方交戰已8個月, 人口死亡過半, 戰事仍然膠著. 一班在 Side 7 殖民地的平民被捲入戰事, 其中的'阿寶尼爾' (Amuro Ray) 混亂中坐上地球聯邦軍'為抗衡自護公國特有的人形機動武裝'渣古' (Zaku II) 而試製的機動戰士高達 (Gundam), 擊毀來刺探聯邦軍在 Side 7 動靜的渣古, 一班平民在聯邦軍副士官'布拉度諾亞' (Bright Noa) 領導下登上白色基地木馬號 (The White Base) 逃命. (因為在渣古特襲下, 聯邦軍正規士兵全部陣亡, Side 7 也因保護屏障被毀而快速損失氧氣和水). 隨後便是一班參戰平民如何求生, 面對自護軍稱為'紅色彗星'的馬沙 (Char Aznable) 和其他自護部隊的攻擊 …
初時在小童時段播映, 由於和以往的大型機械人動畫如'鐵甲萬能俠'明顯不同: 沒有特別亮麗的變身或合體場面; 主角沒有絕對優勢, 正派角色有機會打輸, 甚至死亡; 敵對派角色性格一樣立體鮮明; 似戰爭連續劇多過可集集獨立收看的短篇 -- 通通都令小朋友看得不快, 所以收視並不理想. 最後更由原先52集縮減為43集. 以前的動畫被戲稱為'30分鐘玩具商廣告', 但當年主要以塑膠和合金玩具(有頭腦的商人順應動畫的設定加上'超'字變成著名的'超合金')為主, 得罪了這班商人對動畫製作人可說是災難.
不過動畫後來在深夜重播帶來了轉機. 雖然第一次播映時週邊產品銷售欠佳, 但雜誌評論正面,仍有收看的觀眾也滿意結局,得以在深夜11:00後重播. 在這時間看動畫的, 是由補習班回來的高中生, 開電視陪趕論文的大學生, 和酒後回氣的在職人士. 由於設定能自圓其說, 可認真看待如戰爭連續劇一樣追看, 於是有機會一再重播和賣埠, 香港於 1980年在無線電視以'太空戰士'之名播映. (當年為阿寶尼爾配音的正是'叮噹' – 林保全, 為紅色彗星馬沙配音的是最早期的'成龍聲' – 鄧榮銾) 此後萬代 (Bandai) 推出的精密塑料模型大賣, 一個正式的多樣化動畫產業出現.
1984年, 富野在製作了其他作品(如'重戰機')後, 再造出了績篇 '機動戰士 Zeta' (Mobile Suite Z Gundam) – 被譽為最精彩也最悲哀的 Gundam 故事. 說故事的角度由地球聯邦一方, 轉移至太空殖民/反聯邦一方, 上一篇的紅色彗星馬沙今回化名古華多羅巴吉納 (Quattro Bajeena) 由反派角色變成了主角嘉美尤比丹 (Kamille Bidan) 的啟蒙導師, 與以月面太空殖民, 聯邦軍反法西斯派系, 和少數前自護軍組成的反地球聯邦組織奧干 (AEUG) 對抗地球聯邦軍法西斯組織泰坦斯 (Titans), 中段更出現自護公國殘餘勢力亞古哲斯 (Axis), 最終三方大混戰. 為要對抗泰坦斯由'強化人'操縱的'可變形機動堡壘', 奧干也研發可變成高速戰機形態的'Zeta 高達' … (試問這樣正反派互換和複雜的劇情, 小朋友如何領受?)
機動戰士正式突破了大型機械人動畫的框框, 觸發了後來更多戰爭戲劇動畫化(如日本小說家田中芳樹的'銀河英雄傳說')和原創'劇情推進'動畫(如'超時空要塞' Macross).
在社會層面上, 機動戰士劇中的'新類型人' (New Type, 在太空生活觸發的'進化'新人類)成為了日本戰後新一代的代表, 並在御宅族的發展中有重要作用. 例如電影'電車男'結局主角身穿Zeta 高達2005年劇場版'百式' T shirt 終得到'愛瑪士'表白接受, 便充滿寓意. (百式正是古華多羅駕駛的機動戰士)
這是第一篇, 純粹背景交代. 第二篇會討論機動戰士製作人帶出的思想, 值得欣賞和需要批判的地方. 其後會嘗試為日本動畫分類, 指出其類型特色; 日本人的民俗思想,世界觀等等如何在動畫呈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