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園風雨後 (Brideshead Revisited)
如果你以為我在評論2008年電影版, 便來錯了. 我想說的卻是1982年曾在從前的麗的英語台播過但看不懂, 在1987年重播時看到幾乎流淚的經典英國電視中篇劇.
容許我引用豆瓣網的簡介:
--------------------------
11集英国电视连续剧《故园风雨后》(Brideshead Revisited)改编自Evelyn Waugh的同名小说,由Granada电视公司出品,1981年10月在英国ITV首播。故事开始于二战前夕的英国。描写了伦敦近郊布赖兹赫德庄园一个 天主教家庭的生活和命运。老马奇梅因侯爵一战后抛下家人长期和情妇在威尼斯居住;父母的生活丑闻给子女打下了耻辱的印记,扭曲了他们的天性。本书的叙述人 赖德也是故事的参与者,目睹了这个不幸家庭的沉沦与衰败。宗教也救不了他们。(路人按:這個我不同意, 因為作者本身是天主教徒, 而原作據說是作者嘗試以世俗言語表達恩典, 復和的觀念, 電視/電影能否表達此一層面是另一回事) 作者以一种苍凉的心情对布赖兹赫德昔日的富丽繁华进行了凭吊,也反映了二战后 英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反映了他们的回忆、哀伤与失望。
这部电视迷你剧集耗费巨资,演员阵容强大,John Gielgud(扮Charles的父亲)和Laurence Olivier都是授封爵士的著名演员,Anthony Andrews是英国当红小生,Jeremy Irons则凭借该剧崭露头角。《故园风雨后》明显透出英国人对一战前如日中天的大英帝国的怀恋,牛津校园和华丽的Brideshead庄园是显赫一时的 大英帝国的荣耀和象征。Granada公司在场景打造上不惜血本,总共12小时的电视剧号称花了450万英镑,实际估计则达1100万英镑。例如在 Queen ElizabethII邮轮上拍摄8分钟的费用就高达50万。其他如“Brideshead”庄园(实际上为BBC主席George Howard的宅邸Castle Howard)、Venice、Malta、Gozo岛,无不体现制作上的铺张。与场面上的奢华形成鲜明对照的是Sebastian和他的那些浪荡朋友的 腐败颓废的生活方式。Sebastian的玩偶小熊Aloysius也由于该剧的出名而在80年代新兴白领阶层男士中流行一时。随着Charles和 Julia的恋情的发展,Sebastian变得越来越消沉,田园诗般的牛津和Brideshead也渐渐在画面中暗淡,被悲哀感伤的气氛所取代。
-------------------------------------------
曾經有段時間覺得此故事仿如西洋版"紅樓夢", 有哀愁但不是消極.
如果你希望認識舊英國文化, 這是必看的電視劇. 做美術指導的也可從中偷師.
警告: 看完後你會對很多現今冒牌"型人"不能容忍!
標籤: entertainment
3 則留言:
如果同「正版」的【飄】(Gone with the Wind)相比又如何呢?
Gone with the Wind 可能是一個有趣的美國對照, 我也沒有看過 Margaret Mitchell 的原著.
我只能認對美國舊文化我是較陌生.
不過19世紀美國的轉變除了內戰外, 還有歐洲移民潮.
原著是以一個莊園大小姐面對內戰帶來家國轉變,以個人的勇氣和毅力扭轉命運。不過,她個人的勇氣和毅力也為她帶來婚姻的失敗。電影只著墨在她婚姻的段落,卻對於美國的轉變不甚了了。不錯的故事~原著。
發佈留言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 首頁